(四)涉及本办法适用的科研不端行为。
有趣的是,数据库同时还提供了这些人在英国医院的就医记录。误报其实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酒桌上,你是不是也听到过这样的劝酒词? 尽管酗酒的危害板上钉钉,仍有很多人相信少量饮酒对健康不仅无害,还有好处。而那些得出少量饮酒有利健康结论的研究,大概率是因为有人谎报了饮酒行为,或者因为疾病而改变了生活习惯。少喝一点没关系,还能预防冠心病。但英国生物银行的问卷恰好还补充了另外一个问题:跟10年前相比,你喝酒是更多了、更少了还是维持不变?数据显示,那些比10年前饮酒更少的人,疾病发病率要比其他两组高出很多。薛昂立说,在我们分析的调查问卷中,10%~20%的人都存在这个问题。
全球科研工作者都可以利用其数据探究基因、生活方式和人类疾病的关系。他说,这让我感到很奇怪。鼓励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针对重点领域和重大科技问题,联合编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逐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科技协同创新规划体系。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快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基地建设,支撑打造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共建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探索建立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推动信贷资源流动,服务长三角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创新协作。涌现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企业家和创业投资企业家,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
依托三省一市现有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活动,建立面向全球的科技成果信息发布、转移、转让、授权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和科技成果交易中心。优化创业投资发展的制度环境和生态环境,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业投资机构,吸引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创投机构在长三角投资。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吸引全球科学家力量,开展联合研究,突破重大科学难题。鼓励有关商会、产业联盟、企业等推进与国外有关组织和机构的科技创新交流合作。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先行先试,推动区域科技创新政策有效衔接,科技资源高效共享,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创新主体高效协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发展,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围绕三省一市高质量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大需求,创新组织管理机制,联合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发挥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作用,加强跨区域双创合作,联合共建国家级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双创示范基地。加强三省一市科技创新规划的对接。
二、协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一)统筹推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浦江创新论坛、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国际化效应,打造全球高端科技人才集聚、交流与合作平台。
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打通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建立健全成果转化项目资金共同投入、技术共同转化、利益共同分享机制。建立公共安全应急技术平台,加快共性适用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以长三角地区四个技术交易市场为枢纽,建立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技术交易市场网络。鼓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以下简称三省一市)在科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和公共安全等领域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创新体制机制,共建一批长三角实验室,支持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加快发展。强化各类创新主体的协同和联动。加快构建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一体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强长三角地区协作,强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建立长三角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跨行政区域的公共服务合作机制和知识产权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推动科技成果及知识产权信息的有效传播利用。以上海为中心,沿海岸线向北、向南展开,分别打造北至南通、盐城、连云港的沪通港沿海创新发展翼和南至宁波、绍兴、舟山、台州、温州的沪甬温沿海创新发展翼。
整合三省一市高校、科研机构、各类创新基地和专业化服务机构的科技创新资源,引入国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优质资源,形成科技资源数据池。共同举办国际化、品牌性的展览展示与论坛活动。
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普惠共享,完善区域一体化技术转移体系,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支撑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长三角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下,推进跨区域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请认真贯彻落实,积极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充分发挥长三角高校协同创新联盟作用,整合高校优势科技资源,在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等方面形成联合攻关机制。加大对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规划建设的支持力度,更好发挥财政资金示范引导作用。五、共同推进开放创新 (一)共建多层次国际科技合作渠道。(二)联合开展重大科技攻关。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牵头设立跨区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与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攻关相适应的制度措施,完善各类创新主体充分参与、有效协同的机制,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共同打造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立国际大科学计划组织运行、实施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新模式、新机制,通过有偿使用、知识产权共享等方式,吸引国际组织、国内外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社会团体等参与支持大科学计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来源:科技部 发布时间:2020/12/29 15:28:16 选择字号:小 中 大 科技部关于印发《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规〔2020〕352号 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人民政府: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持续有序推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按照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要求,科技部会同你们共同编制了《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经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同意,现予印发。以上海闵行、江苏苏南、浙江国家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为引领,鼓励三省一市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社会化技术转移机构,多渠道培养技术转移经理人,提高技术转移专业服务能力。
支持长三角探索建立区域创新收益共享机制,鼓励设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2025年,形成现代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共同体。发挥科创板对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支持作用,鼓励符合条件的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企业到科创板上市融资。对标国际标准和通行规则,强化数据治理和标准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科学数据中心建设。
(二)建立完善专家咨询机制。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布局建设。
共建长三角创业融资服务平台。联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推行完善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和跨地区执法协作的工作机制。
推动三省一市科技专家库共享共用,完善人才交流、合作和共享机制。加强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三省一市证监局的协作交流,依托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长三角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层次融资服务。